我人生最开始的好朋友:当我们谈论友谊时,我们在谈些什么?

121 0 0

童年友谊如镜映射自我,教会成长,虽疏离却成一生力量,塑造更好的自己。

作者
蔡崇达
出版社
作家出版社
发行日期
2025-04
我人生最开始的好朋友:当我们谈论友谊时,我们在谈些什么?

蔡崇达,这位因《皮囊》一书广为人知的作家,再次以温暖细腻的笔触为我们带来了《我人生最开始的好朋友》。这本书不仅是关于一段童年友谊的纪念,更是一次深刻的情感探索:我们如何通过友谊认识自己,又如何在关系中找到人生的方向。 作为第一人称讲述的故事,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亲密感,仿佛作者在耳边低语,诉说他内心深处的秘密。今天,我想和大家分享书中最触动人心的几个核心思想。

友谊是我们最初的镜子

书中贯穿始终的,是蔡崇达与童年好友阿斌的故事。但更重要的是,通过阿斌这个“镜子”,蔡崇达看到了自己的成长与改变。他们的友谊并不完美,甚至充满争执与误解,但正是这些真实的互动,塑造了彼此的性格。

阿斌是个“复杂”的人:他直率、倔强,有时候甚至让人觉得难以相处。但正是这种“复杂”,让蔡崇达学会了与不同性格的人建立连接的能力。比如,有一次阿斌毫无预兆地与蔡崇达争吵,原因只是他觉得蔡崇达“太听话,太乖”。这场争吵让蔡崇达开始反思自己是否过于迎合他人,是否需要更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。

友谊,就像一面镜子,映射出我们真实的模样,也映射出我们需要成长的地方。 在与阿斌的关系中,蔡崇达逐渐意识到,不是所有人都需要变得“讨人喜欢”,而是真实的表达与接纳,才是维系友谊的关键。

“不同”的人,教会我们更多

童年的友谊,往往来自于最简单的共鸣。然而,随着时间的推移,你会发现,真正让我们成长的,恰恰是那些与你截然不同的人。阿斌就是这样一个“不同”的存在。他无所畏惧地表达对世界的不满,有时甚至显得“刺头”,而蔡崇达则是那个更倾向于平和与妥协的人。

这种差异并没有阻碍他们的关系,反而让蔡崇达学会了看到世界的另一面。在与阿斌的相处中,他明白了勇敢的重要性。书中提到,阿斌曾经为了帮助弱小的同学而与校园里的“权威”对抗,这种行为在蔡崇达眼里既冲动又令人钦佩。而阿斌也因为蔡崇达的温柔与理性,学会了在冲动之前多一些思考。

友谊的意义,不在于让我们找到另一个自己,而是找到一个可以补充自己的人。 这种补充,可能是性格上的,也可能是价值观上的。在阿斌身上,蔡崇达看到了他自己所缺乏的那部分勇气,而阿斌也因为蔡崇达,学到了平和与包容。

成长中的疏离,是每段关系的必经之路

然而,友谊并不总是美好的。在书中,蔡崇达与阿斌的关系并非始终如一。他们曾因为误解而疏远,也因为成长中的分歧而渐行渐远。尤其是在成年之后,两人走上了完全不同的道路:一个追求稳定的生活,一个选择了更具冒险性的方向。

这种疏离背后,既有时代的无情流转,也有个人选择的无奈。但正如蔡崇达所写的:“有些人只是陪你走一段路,但这一段,足以改变你的一生。”阿斌的确没有陪伴蔡崇达走到最后,但他在蔡崇达心中留下的印记,却永远无法磨灭。

友谊的本质,不是永远不变,而是彼此成就。即使分开后,他们依然通过对方,学会了如何面对生活的挑战。这让我想到,许多人在成年后都会感叹友谊的“消逝”,但其实,这些关系从未真正结束,它们已经成为你生命的一部分,成为你性格的一部分。

童年的羁绊,是治愈一生的力量

在书的最后,蔡崇达回到了童年的故乡,试图寻找阿斌的踪迹。他发现,许多童年的记忆早已被时光模糊,但阿斌的影子却始终清晰。那是因为,童年的友谊,往往是我们人生中最纯粹的情感来源。

蔡崇达写道:“阿斌教会我的,不只是如何与他人相处,更是如何与自己相处。”这句话让我久久不能平静。我们总是试图在外界寻找安慰,但其实,童年的那些人和事,早已为我们埋下了治愈的种子。

回忆起自己的人生,我也想起了那些“最开始的好朋友”。他们可能早已不在我的生活中,但他们的笑容、他们的鼓励,依然在我心中燃烧,成为我面对孤独与困难时的勇气来源。

友谊的意义,在于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

正如蔡崇达在书中写道的:“每段关系,都是一个人走向‘更好自己’的旅程。”无论是如阿斌般“不同”的朋友,还是那些与我们渐行渐远的人,他们都在以自己的方式,塑造着我们的人生。

这本书让我明白,友谊并不是为了填补孤独,而是为了让我们更完整。真正的友谊,不是你遇到一个完美的人,而是你因为这个人,成为了一个更好的人。

最后,我也想问问大家:在你的生命中,有没有这样一个“最开始的好朋友”?如果有,不妨给他(她)打个电话,或者写封信,告诉他(她),你的人生因为这段友谊而更加美好。

相关图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