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方工业大学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

北方工业大学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

北方工业大学始建于1946年,是以工科为特色的多科性大学,现由北京市管理,构建了覆盖理学、工学等七大学科的教育体系。校园占地452亩,获评“北京高校十佳美丽校园”等称号,智慧化与生态化建设成效显著。学校形成本硕博全链条培养体系,在校生16878人,就业率稳定在96%,13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点,工程学进入ESI全球前1%。科研聚焦智能交通、节能环保等领域,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8项,建有16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。师资队伍中博士占比65.2%,拥有国家级人才14人。学校深度参与首都重大战略,党建成果获教育部示范项目认定,正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,服务首都经济社会发展。
2050
北京协和医学院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

北京协和医学院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

中国医学科学院(1956年)与北京协和医学院(1917年)自1957年实行院校一体化管理,构建了集科研、医疗、教育于一体的国家级医学体系。机构拥有21个直属研究所、6所顶尖专科医院及1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,在病原体研究、肿瘤疗法、器官移植等领域取得突破,主导完成脊髓灰质炎疫苗研发等重大成果。教育方面首创八年制医学精英培养模式,拥有24名院士及56名杰青组成的顶尖师资。其直属医院集群中,北京协和医院连续12年蝉联全国综合榜首,阜外医院年心血管手术量全球领先。学科建设涵盖7个教育部A类学科,并布局精准医学、AI辅助诊疗等前沿领域。通过34个国际平台及“一带一路”医学联盟深化全球合作,未来将聚焦国家医学创新基地、智能医疗系统建设,全力打造世界一流医学中心,支撑健康中国战略实施。
2040
北京工业大学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

北京工业大学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

北京工业大学是北京市属“双一流”高校,始建于1960年,以工科为核心,多学科协调发展。学校拥有3个国家重点学科,工程学等11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%(工程学前1‰),建有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及多个国家级科研平台。现有教职工3300余人,含6位中国工程院院士,高级职称教师占比65%。在校生2.6万余人,毕业生就业率居市属高校前列。学校与全球50余国高校合作,设立4个国际科研平台。未来将聚焦智能科技、绿色能源等领域,深化“双一流”建设,力争2035年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研究型大学,服务首都“四个中心”战略。(170字)
1970
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Beijing Institute of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

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Beijing Institute of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

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创建于1978年,现为北京市属硕士授予单位及博士点立项建设单位,形成以工程实践为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。学校拥有清源、康庄、燕山三大校区,聚焦材料与化工(ESI前1%)、智能制造等核心学科,设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和7个专业硕士学位,建有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等23个省部级平台。推行CDIO工程教育模式,8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,与200余家企业共建产教融合基地,毕业生工程能力好评率超92%。近五年科研经费年均增长20%,在能源安全、生物医药等领域取得突破,技术合同成交额五年增长470%。现有博士教师占比66%,12人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。面向2030年,学校将深化"数字赋能、交叉创新"战略,力争工程学科进入ESI全球前0.5%,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。
1850
北京邮电大学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

北京邮电大学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

北京邮电大学创建于1955年,是新中国首所邮电高等学府,现为教育部与工信部共建的"双一流"高校。学校以信息科技为特色,拥有信息与通信工程(A+)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(A)等优势学科,建有3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11个省部级科研平台,在6G通信、星地协同计算等领域形成突破。创新构建"元班"拔尖人才与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,毕业生年均深造率超65%,近五年为信息通信业输送2.3万人才。师资队伍中98%教师具博士硕士学位,国家级人才达56人。深度参与全球200余所高校合作,主导亚太电信组织实验室。规划2035年实现50项关键核心技术突破,建设世界一流信息科技研究型大学,支撑网络强国战略实施。
1810
北京建筑大学 Beijing University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

北京建筑大学 Beijing University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

北京建筑大学立足首都,形成西城、大兴双校区协同发展格局,教学设施总面积49万平方米,拥有国际领先的多功能振动台阵实验系统及119万册实体藏书。学科建设以工为主,建筑学等3学科入选北京市高精尖学科,70%本科专业获省部级一流认证,工程学进入ESI全球前1%。师资团队含院士及国家级人才,建成3级科研平台体系,近五年获16项国家科技奖。深度参与北京大兴机场、冬奥场馆等重大工程,发起"一带一路"建筑类大学国际联盟。毕业生就业率连续15年超95%,培养出李瑞环、马岩松等领军人才。面向2035年,锚定建设高水平特色型大学目标,聚焦智能建造、城市安全等领域创新突破,服务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。
1800
北京服装学院 Beijing Institute of Fashion Technology

北京服装学院 Beijing Institute of Fashion Technology

北京服装学院创建于1959年,历经两次更名后于2019年转型为艺术院校,现为北京市高水平特色型大学。学校构建"艺工双擎"学科体系,设计学稳居全国前7%,拥有14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,首创"工作室+项目制"教学模式,孵化多个国际设计师品牌。依托12个国家级科研平台,研发冬奥竞技服助力斩获12金,获国家科技进步奖4项,在智能纤维、文物修复等领域成果显著。深度参与航天装备、国庆庆典等国家工程,制定3项国际标准,QS艺术设计学科中国内地第8。未来聚焦智能服装、生物基材料产业化,计划建成国家级时尚产业创新中心,引领全球时尚创新链。
1570
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Beihang University

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Beihang University

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是新中国首批航空航天特色高校,1952年由多校航空学科资源整合成立,现为工信部直属国家"双一流"建设高校,形成"一校三区"办学格局。学校在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领域全球领先,拥有8个"双一流"学科、7个国家重点实验室,工程学跻身ESI全球前万分之一,累计获15项国家科技一等奖。师资队伍中87%教师拥有博士学位,包含555名国家级人才,创新"四强"培养模式,理工类生源稳居全国前1‰。深度参与C919大飞机、北斗导航等国家重大工程,建成中法工程师学院等国际平台,与200余所国际机构合作。校园文化以"空天报国"为核心,师生满意度达4.5/5,持续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。
1490
首都医科大学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

首都医科大学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

首都医科大学始建于1960年,现由院士领衔的团队领导,拥有11个学院和22所高水平临床医学院,构建覆盖全科的临床教学网络。学校设8个国家重点学科、93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,临床医学等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‰。师资队伍含7位院士及3000余高级职称专家,近五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1项。科研体系包含5个国家医学中心和54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,科研经费超31亿元,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0项。全日制在校生1.5万人,研究生占比近半,与全球50多所院校开展合作。学校以"双一流"建设为目标,深度参与健康中国战略,致力于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研究型医科大学。
1400
首都师范大学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

首都师范大学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

首都师范大学创建于1954年,是北京市重点综合性师范大学,拥有海淀、良乡、通州三校区。学校前身为北京师范学院,1992年更现名,2017年入选国家“双一流”建设高校,教育学、中国语言文学等学科实力突出。现有17个一级学科博士点,设心理学国家重点学科及多个教育部、北京市科研平台,在量子信息、文化遗产等领域成果显著。推行“师范+专业”双轨培养,与全球40国200余所高校合作,2022年设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教育中心。深度参与京津冀基础教育协同创新,未来聚焦“智能+教育”学科群建设,致力打造世界一流师范大学。
1320
北京化工大学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

北京化工大学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

北京化工大学创建于1958年,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“双一流”建设高校,入选“211工程”和“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”。学校以理工为基,设有18个院系,全日制在校生超2.5万人,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入选“双一流”建设序列,10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%(化学、材料科学、工程学前1‰)。拥有专任教师2700余人,含院士8人,国家级高层次人才159人次,建有4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,2024年科研经费达13亿元,累计获国家科技奖33项。教学方面获国家级成果奖19项,5个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,与63国170所高校开展合作,设立孔子学院及国际联合实验室。学校实施“四大战略”,力争2035年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研究型大学,服务教育强国建设。
1130
北京电影学院 Beijing Film Academy

北京电影学院 Beijing Film Academy

北京电影学院(BFA)创立于1950年,是中国顶尖电影高等学府,主校区位于北京海淀,怀柔设新校区,总面积超30万平方米。学院下设导演、表演、摄影等15个院系,覆盖电影全产业链教育,首创“理论+实践+产业”三位一体模式,联合中影等企业推动学生参与院线制作。其与南加州大学、法国卢米埃尔学院等50余所院校合作,主办《北京电影学院学报》及“一带一路”电影教育联盟。张艺谋、陈凯歌、赵婷等校友作品斩获戛纳、奥斯卡等120余项国际大奖,主导中国60%以上院线电影。未来规划聚焦虚拟制片、8K修复经典影片及建设全球人才枢纽,以科技赋能艺术,推动中国电影国际化发展。
640
中国音乐学院 China Conservatory of Music

中国音乐学院 China Conservatory of Music

中国音乐学院创立于1964年,由周恩来总理批示建立,是文化和旅游部与北京市共建的国家级艺术院校,入选国家“211工程”和“双一流”建设高校。学校以传承民族音乐为核心,构建本硕博一体化教育体系,设立民族音乐学、音乐治疗、电子音乐等特色学科,拥有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和4个北京市重点学科。师资涵盖金铁霖、吴文光等名家,科研成果丰硕,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2项。学校与全球50余所顶尖院校合作,发起“一带一路”音乐教育联盟,举办国际传统音乐节,推动中华文化海外传播。通过中国青年民族乐团等实践平台,年均举办300余场演出,深度参与国家级文化活动。未来将聚焦音乐人工智能、全球孔子学院建设及音乐智库发展,持续引领传统与现代音乐融合创新。
490
天津大学 Tianjin University

天津大学 Tianjin University

天津大学始建于1895年,前身为中国首所现代大学北洋大学堂,现为教育部直属“双一流”A类高校。学校构建新工科引领的交叉学科体系,8个学科入选“双一流”建设学科,1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%。拥有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亚洲最大深水试验池,近五年获国家科技奖23项,包括“海燕”万米深潜器、脑机接口系统等重大成果。与佐治亚理工等200余所国际高校合作,运营全球首个中医孔子学院,国际学生超5000人。校园保留北洋建筑群,建成智慧教室全覆盖的新校区,孵化427家创业企业。30万校友涵盖吴自良、苏权科等领军人物,校友企业年产值突破3万亿元。
410
北京体育大学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

北京体育大学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

北京体育大学成立于1953年,是国家体育总局直属的“双一流”体育类高校,以培养体育精英和推动科研创新著称。学校拥有运动人体科学等4个国家级重点学科,建有国家体育总局重点实验室及冰雪运动科学研究中心,近五年主导制定12项国家标准,并为北京冬奥会提供关键技术支撑。累计培养许海峰、张怡宁等36位奥运冠军,创新“体育+”跨学科课程体系,毕业生就业率超95%。校园内设奥运标准训练场馆及冠军博物馆,与全球60余所高校合作,牵头“一带一路”体育人才培养。未来将聚焦科技赋能体育、体医融合及全球影响力建设,服务健康中国战略。
40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