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香港大学百科概览
一、学校历史与定位
香港大学(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,简称港大,HKU)成立于1911年3月30日,是香港历史最悠久的高等学府。其前身可追溯至1887年成立的香港西医书院,孙中山先生曾在此求学。1912年3月11日,港大正式开学,初期仅设医学院、工程学院和文学院,首届毕业生仅23人。
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,港大因战火被迫停办,直至1948年复校后进入快速发展期。如今,港大已成为全球顶尖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,在2024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第26位,亚洲第3位,长期稳居国际学术前沿。
二、学术实力与学科优势
1. 强势学科领域
港大以医学、法律、牙医学三大王牌学科闻名全球:
– 医学院:亚洲首个引入西方医学教育体系的学院,其临床医学研究在传染病、癌症治疗等领域具有国际影响力。
– 法律学院:培养出多位香港终审法院法官及知名律师,法学研究聚焦于普通法、国际商法等方向。
– 牙医学院:连续多年位居QS学科排名全球前三,拥有亚洲最先进的牙科教学医院。
其他优势学科包括:
– 建筑学(2023年QS排名全球第14)
– 经济及工商管理(EQUIS和AACSB双重认证)
– 工程学(人工智能、可持续能源研究突出)
– 社会科学(政策研究、心理学等方向领先)
2. 研究成就
港大设有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,涵盖脑与认知科学、生物医药、清洁能源等领域。2022年,其学者在《自然》《科学》等顶级期刊发表论文逾200篇,专利转化数量居香港高校首位。
三、学生与师资
1. 学生构成
- 学生总数:20,797人(本科生13,518人,研究生7,279人)
- 国际化程度:国际学生占比39.4%,来自100余个国家和地区,为亚洲多元化程度最高的大学之一。
- 师生比例:1:6.8,保障小班化教学与个性化指导。
2. 就业竞争力
- 毕业生就业率达99.7%(2023年数据),雇主声誉全球第11(QS排名)。
- 主要就业领域:金融(35%)、医疗(25%)、科技(20%)、公共服务(15%)。
- 平均起薪:本科毕业生约30万港元/年,硕士毕业生超45万港元/年。
四、校园与设施
港大主校区坐落于香港岛薄扶林,依山傍海,占地逾50公顷。标志性建筑包括:
– 本部大楼:新文艺复兴风格建筑,被列为香港法定古迹。
– 智华馆:24小时开放的学习中心,配备虚拟现实实验室和协作式学习空间。
– 嘉道理生物科学大楼:亚洲首个获LEED铂金认证的绿色科研建筑。
五、国际交流与合作
港大与全球340所顶尖高校建立合作,包括剑桥大学、MIT、北京大学等。学生可通过“环球学者计划”前往牛津、斯坦福等校交换,并参与“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”研究项目。
六、知名校友
港大校友网络遍布各界:
– 政界:林郑月娥(香港前特首)、陈冯富珍(世卫前总干事)
– 学术界:高锟(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、“光纤之父”)
– 商界:何超琼(信德集团行政主席)
– 文艺界:许鞍华(国际知名导演)
七、社会贡献
港大深度参与社会服务:
– 公共卫生:2020年研发全球首个新冠仓鼠感染模型,助力疫苗开发。
– 法律公益:设立“社区法律服务中心”,为弱势群体提供免费法律援助。
– 可持续发展:发起“零碳校园计划”,目标在2035年前实现碳中和。
作为亚洲学术标杆,香港大学以“明德格物”为校训,持续推动科技创新与社会进步,培育兼具全球视野与本土关怀的领军人才。
数据统计
数据评估
关于香港大学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特别声明
本站普罗塔学途导航提供的香港大学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都来源于网络,不保证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,同时,对于该外部链接的指向,不由普罗塔学途导航实际控制,在2025年4月4日 下午4:25收录时,该网页上的内容,都属于合规合法,后期网页的内容如出现违规,可以直接联系网站管理员进行删除,普罗塔学途导航不承担任何责任。
相关导航

东华学院是香港政府认可的非牟利专上学院,2010年创立后快速发展,2011年获颁学士学位资格。学院以“实践为本、就业导向”为核心理念,开设工商管理、护理学、健康科学等课程,紧密对接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需求,所有课程均通过香港资历架构认证。作为东华三院教育网络成员,其护理学等专业学生可参与临床实习及社区健康服务,践行社会责任。学院配备模拟护理实验室、数字化教学平台等设施,并与企业、医疗机构合作提供实习就业支持。未来计划扩大规模并申请成为香港首所私立应用型大学,深化跨区域合作,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。

新香港科技大学 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
香港科技大学(HKUST)成立于1991年,是香港公立研究型大学,以国际化视野和科研实力著称,校园位于清水湾半岛。大学设商学院、工程学院、理学院及人文社会科学院,其中商学院MBA项目全球前十,工程学院在人工智能、生物医学工程等领域领先。现有学生1.2万余人,国际生占比37%,师生比1:11.1,师资含诺贝尔奖得主及行业专家。2024年QS排名全球第60位,计算机科学、电子工程等学科居世界前30。校园配备尖端科研设施,推行碳中和计划,热门方向包括人工智能、绿色能源及金融科技。学校与MIT、斯坦福等名校合作,毕业生就业率超98%,并计划通过广州南沙校区拓展新兴学科,打造大湾区创新引擎。

新恒生管理学院 Hang Seng Management College
香港恒生大学前身为1980年创立的恒生商学书院,2010年成立恒生管理学院并于2018年升格为大学,成为香港第11所法定大学,现有在校生4622人。学校以商科和应用学科为核心,开设工商管理、供应链管理、商务翻译、新闻传播等本科课程,以及翻译文学硕士、创业管理理学硕士等研究生项目,注重实践与业界合作。校园配备现代化设施,包括图书馆、创新实验室及语言中心。其商科教育获ACCA、CIMA认证,毕业生就业率居香港前列,并与恒生银行等机构深度合作。未来将重点发展金融科技、可持续发展等跨学科领域,致力成为亚太区领先的应用型大学。

新香港浸会大学 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
香港浸会大学(HKBU)创立于1956年,是香港八所公立大学之一,以“全人教育”理念培养国际化人才。学校设有七大学院,涵盖文理、商科、传媒及中医药等领域,其中传理学科QS排名全球50-100位,中医药学院为香港首创。师生比例1:11.2,采用小班教学,国际学生占比29.3%,与全球250多所高校合作推动交流。科研聚焦中医药创新、人工智能及传媒技术,多项成果获国际专利。校园设施先进,传理视艺大楼配备VR制作中心,就业率连续五年超95%。未来将推进跨学科战略,致力成为亚洲领先的研究型博雅大学。

新香港都会大学 Hong Kong Metropolitan University
香港都会大学(简称“都大”)是香港九所公立大学之一,前身为1989年成立的香港公开大学,2021年更名转型为国际化教研型大学。作为香港唯一政府创办的财政自资院校,其学术资格获本地及内地认可,开设约220个课程,涵盖商管、人文、教育及科技领域。护理学、创意艺术等学科全港领先,护理课程毕业生数量居首,并获专业认证。下设四大学院,注重实践与行业接轨,如商管学院聚焦跨境管理,科技学院配备VR手术模拟系统。大学与全球50多所高校合作,推动学生国际交流及海外实习。未来计划扩大非本地生招生,增设人工智能等前沿学科,并深化粤港澳大湾区产学研融合,培育全球视野人才。

新香港演艺学院 Hong Kong Academy for Performing Arts
香港演艺学院成立于1984年,是香港唯一由政府资助的表演艺术高等学府,涵盖舞蹈、戏剧、音乐、电影电视、舞台制作及中国戏曲六大领域,以“培育卓越演艺人才,推动文化艺术发展”为使命。学院以实践导向为核心,年均举办超300场公开演出,课程融合跨学科创新与国际化资源,师资包括全球顶尖艺术家,并与茱莉亚音乐学院等50多所院校合作,提供国际交流平台。其毕业生如黄秋生、王祖蓝等在影视、戏剧界成就斐然。学院配备专业剧场、VR实验室等先进设施,2020年启用新教学大楼推动艺术科技融合。未来计划建设数字化档案馆,深化大湾区及东南亚合作,促进传统艺术现代化,巩固其亚洲艺术教育领导地位。

新香港高等科技教育学院 Technological and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e of Hong Kong
香港高等科技教育学院(THEi)成立于2011年,隶属香港职业训练局,以“专业技能为本”培养应用型人才,提供科技工程、商科管理、创意健康科学等领域的学士学位课程,涵盖建筑服务工程、食品科学、体育管理等学科。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,要求学生完成480小时行业实习,并与迪士尼、国泰航空等企业合作,强化就业竞争力。学院拥有柴湾、青衣等三大校区,配备专业实验室、创客空间及行业标准工作室,支撑实践教学。THEi积极推动社会创新,近五年获12项国际专利,毕业生就业率达93%,起薪高于香港平均水平15%。未来将拓展人工智能、可再生能源等学科,深化与大湾区产学研合作,目标成为亚太地区应用型教育标杆院校。

新明德学院 Centennial College
明德学院是香港大学体系下的自资学院,获香港政府认可,提供四年制自资学士学位课程,所有课程均通过香港学术及职业资历评审局认证。学院以博雅教育为核心,融合本土实践需求,采用小班制教学(师生比1:15)和跨学科课程设计,涵盖经济学、艺术史、心理学、电子商务及社会学等热门专业,注重粤港澳大湾区经济、亚洲艺术市场等特色领域。学院拥有国际化师资团队(80%教师具海外顶尖大学博士学位),共享港大资源,设智能教室、博雅文化中心等现代化设施。与全球20余所高校开展交换及双学位项目,毕业生就业率达92%,25%赴海外深造。未来计划增设人工智能伦理等前沿学科,深化与大湾区高校合作,培养亚洲新生代领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