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香港浸会大学简介
学校概况
香港浸会大学(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,简称浸大/HKBU)创立于1956年,是香港特区政府全面资助的文理型综合大学。作为香港八所公立大学之一,浸大以“全人教育”为理念,致力于培养具备国际视野、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的专业人才。截至最新数据,全校学生总数达9,291人,其中本科生6,690人,研究生2,601人,国际学生比例高达29.3%,彰显其高度国际化特色。
学术架构
浸大设有七大学院,涵盖文理、社科、商科、传媒、中医药等多个领域:
1. 文学院:提供语言、文化、哲学等学科,注重人文素养培养。
2. 理学院:聚焦生物、化学、物理及环境科学,推动前沿科研。
3. 社会科学院:涵盖教育学、地理学、公共行政等社会应用学科。
4. 工商管理学院:获AACSB认证,以商业分析与创业教育见长。
5. 传播学院:传理学科位列QS世界排名50-100位,被誉为“亚洲第一传媒教育基地”。
6. 中医药学院:香港首个提供中医药本科至博士课程的学院。
7. 继续教育学院:提供职业导向的终身学习项目。
在2015年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,浸大计算机科学、数学及统计学等学科均进入全球前200强,彰显其跨学科综合实力。
教学特色
师生比例与教学模式
浸大坚持小班教学,师生比例为1:11.2,确保学生获得个性化指导。课程设计融合理论与实践,例如传理学院的“沉浸式新闻工作坊”和工商管理学院的“企业实战项目”,帮助学生对接行业需求。
国际化发展
凭借29.3%的国际学生比例,浸大构建了多元文化交融的校园环境。学校与全球超过250所高校建立合作,包括剑桥大学、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顶尖学府,提供交换生、双学位及联合研究计划。
科研与社会贡献
重点研究领域
浸大在中医药创新、人工智能、媒体传播等领域成果斐然。其中,中医药学院研发的“抗肿瘤中药复方”获多项国际专利,理学院的数据科学实验室在机器学习领域屡获突破。
社会服务
学校设立“社会服务研究中心”,推动可持续发展、公共健康等议题的研究与实践。例如,社会科学院连续五年发布《香港社会福祉指数报告》,为政策制定提供数据支持。
校园与设施
主校区与扩展
浸大主校区位于九龙塘,毗邻香港城市中心,占地1.8公顷。2023年,位于深圳的浸大联合国际学院(UIC)进一步扩展教学空间,深化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合作。
标志性设施
- 图书馆:藏有逾120万册中英文书籍及电子资源,配备24小时自习区。
- 传理视艺大楼:拥有虚拟现实(VR)制作中心、4K超清演播厅等先进设备。
- 中医药教学医院:提供临床培训与社区医疗服务。
学生生活
社团与活动
浸大逾100个学生团体涵盖学术、艺术、体育等类别。年度盛事“国际文化节”吸引超过60个国家学生展示本土文化,而“创业马拉松”则为学生提供孵化创新项目的平台。
就业支持
学校就业率连续五年保持95%以上,雇主满意度居香港高校前列。工商管理学院与汇丰、普华永道等企业合作开设实习计划,传理学院毕业生多就职于BBC、新华社等全球知名媒体。
展望未来
香港浸会大学以“卓越、创新、关爱”为核心价值,正加速推进“2028战略发展计划”,重点投资数字人文、绿色科技等跨学科领域,致力于成为亚洲领先的研究型博雅大学。
数据统计
数据评估
关于香港浸会大学 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特别声明
本站普罗塔学途导航提供的香港浸会大学 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都来源于网络,不保证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,同时,对于该外部链接的指向,不由普罗塔学途导航实际控制,在2025年4月4日 下午4:29收录时,该网页上的内容,都属于合规合法,后期网页的内容如出现违规,可以直接联系网站管理员进行删除,普罗塔学途导航不承担任何责任。
相关导航

香港恒生大学前身为1980年创立的恒生商学书院,2010年成立恒生管理学院并于2018年升格为大学,成为香港第11所法定大学,现有在校生4622人。学校以商科和应用学科为核心,开设工商管理、供应链管理、商务翻译、新闻传播等本科课程,以及翻译文学硕士、创业管理理学硕士等研究生项目,注重实践与业界合作。校园配备现代化设施,包括图书馆、创新实验室及语言中心。其商科教育获ACCA、CIMA认证,毕业生就业率居香港前列,并与恒生银行等机构深度合作。未来将重点发展金融科技、可持续发展等跨学科领域,致力成为亚太区领先的应用型大学。

新香港城市大学 The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
香港城市大学(城大)创立于1984年,主校区位于九龙塘,是香港八所公立研究型大学之一。2023年QS世界大学排名第54位,以材料科学、数据科学、可持续发展及数字创意等跨学科研究著称。下设六大学院,开设逾130个课程,其商学院获AACSB和EQUIS双重认证,法律学院仲裁学科位列全球第29。全校现有9307名学生,国际生占比36.6%,师生比1:6.9。毕业生就业率超90%,金融、经济、建筑等专业起薪居全港前三。与全球400多所院校合作,推行HK Tech 300创业计划及零碳校园建设,拥有邵逸夫图书馆、动物医学中心等先进设施,致力打造亚洲教育创新标杆。

新香港高等科技教育学院 Technological and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e of Hong Kong
香港高等科技教育学院(THEi)成立于2011年,隶属香港职业训练局,以“专业技能为本”培养应用型人才,提供科技工程、商科管理、创意健康科学等领域的学士学位课程,涵盖建筑服务工程、食品科学、体育管理等学科。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,要求学生完成480小时行业实习,并与迪士尼、国泰航空等企业合作,强化就业竞争力。学院拥有柴湾、青衣等三大校区,配备专业实验室、创客空间及行业标准工作室,支撑实践教学。THEi积极推动社会创新,近五年获12项国际专利,毕业生就业率达93%,起薪高于香港平均水平15%。未来将拓展人工智能、可再生能源等学科,深化与大湾区产学研合作,目标成为亚太地区应用型教育标杆院校。

新香港中文大学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
香港中文大学(CUHK)是亚洲顶尖公立研究型大学,创立于1963年,以书院联邦制为特色,融合中西文化。学校现有9所书院,学生总数17,653人,国际生比例达24.8%,师生比1:8.2。在学术领域,其中国研究、生物医学、信息科学、经济金融及地球科学五大方向国际领先,汇聚杨振宁、丘成桐等顶尖学者。校园位于沙田,占地137公顷,拥有文物馆、亚洲首座气候变化博物馆及丰富社团活动。作为亚洲首个获AACSB认证的商学院所在高校,与全球400多所院校合作,推动国际交流。未来将聚焦人工智能、绿色能源等前沿领域,深化粤港澳大湾区协作,致力成为立足中国、面向世界的学术枢纽。

新香港都会大学 Hong Kong Metropolitan University
香港都会大学(简称“都大”)是香港九所公立大学之一,前身为1989年成立的香港公开大学,2021年更名转型为国际化教研型大学。作为香港唯一政府创办的财政自资院校,其学术资格获本地及内地认可,开设约220个课程,涵盖商管、人文、教育及科技领域。护理学、创意艺术等学科全港领先,护理课程毕业生数量居首,并获专业认证。下设四大学院,注重实践与行业接轨,如商管学院聚焦跨境管理,科技学院配备VR手术模拟系统。大学与全球50多所高校合作,推动学生国际交流及海外实习。未来计划扩大非本地生招生,增设人工智能等前沿学科,并深化粤港澳大湾区产学研融合,培育全球视野人才。

新香港能仁专上学院 Hong Kong Nang Yan College of Higher Education
香港能仁专上学院是香港一所私立非营利高等教育机构,前身为1969年成立的香港能仁书院,2014年升格为可颁发学士学位的专上学院。学院以弘扬佛学精神为核心,开设人文、商科、艺术等本科课程,并与英国西伦敦大学合办国际商务、金融会计、音乐表演等硕士项目,学位获国际认可。下设佛学人生研习院,提供佛学文凭课程,融合禅修实践与文化研究。教学采用小班制(师生比1:15),设多项奖助学金覆盖30%学生。校园配备多媒体实验室、专业音乐室及佛学图书馆,推动学术与文化展览。未来计划新增心理学、数码媒体设计学科,筹建佛学研究中心,并扩建校园设施,强化国际化教育网络,致力培育兼具专业素养与人文关怀的跨领域人才。

新香港教育大学 Education University of Hong Kong
香港教育大学(EdUHK)是香港唯一专注师范教育的公立大学,前身为1994年整合五所师范院校成立的香港教育学院,2016年更名。其教育学在2024年QS排名全球第12、亚洲第2,心理学与语言学获自主颁授学位资质。学校以全阶段教师培训为核心,融合理论与实践,与300余所中小学合作实习。校园配备VR实验室、可持续发展园区及2000余宿位,践行绿色理念。国际合作覆盖剑桥大学等50余所名校,推动双学位及联合研究。未来聚焦人工智能教育、全球教育治理与可持续发展,致力成为世界级教育型综合大学,提供教育变革的“香港方案”。

新东华学院 Tung Wah College
东华学院是香港政府认可的非牟利专上学院,2010年创立后快速发展,2011年获颁学士学位资格。学院以“实践为本、就业导向”为核心理念,开设工商管理、护理学、健康科学等课程,紧密对接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需求,所有课程均通过香港资历架构认证。作为东华三院教育网络成员,其护理学等专业学生可参与临床实习及社区健康服务,践行社会责任。学院配备模拟护理实验室、数字化教学平台等设施,并与企业、医疗机构合作提供实习就业支持。未来计划扩大规模并申请成为香港首所私立应用型大学,深化跨区域合作,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