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Beijing Institute of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翻译站点

2天前更新 56 0 0

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创建于1978年,现为北京市属硕士授予单位及博士点立项建设单位,形成以工程实践为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。学校拥有清源、康庄、燕山三大校区,聚焦材料与化工(ESI前1%)、智能制造等核心学科,设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和7个专业硕士学位,建有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等23个省部级平台。推行CDIO工程教育模式,8个专业入选国家...

所在地:
北京市大兴区清源北路19号。邮编:102617
语言:
北京 | 本科 | 理工类 | 公办
收录时间:
2025-04-04
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Beijing Institute of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Beijing Institute of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

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发展概览

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

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成立于1978年,原隶属于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,2000年起转由北京市政府主管。作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市博士点立项建设单位,该校历经46年发展,形成了以工程实践为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。2023年数据显示,学校在QS亚洲大学排名中工程领域位列前400名。

校区布局与硬件设施

学校现运营清源、康庄、燕山三大校区,总占地面积466亩(约31万平方米)。其中:
– 清源校区:承担主要本科教学与科研实验功能
– 康庄校区:重点发展继续教育与职业培训
– 燕山校区:毗邻燕山石化基地,强化校企联合培养

教学科研设备总值逾3.2亿元,建有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等23个省部级以上实践平台。

学科专业架构

实施“双轮驱动”学科发展战略,形成:
1. 核心学科群:材料与化工(ESI全球前1%)、智能制造、城市安全
2. 新兴交叉领域:生物医药工程、能源互联网、人工智能安全
3. 特色培育方向:氢能技术、应急管理、智能装备

学位授权体系包含:
– 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(机械工程、控制科学等)
– 7个专业硕士学位类别
– 北京市高精尖学科1个(机械工程)
– 博士后工作站1个(能源化工方向)

教学创新成果

推行CDIO工程教育模式,取得显著成效:
专业建设:8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,7个通过工程教育认证
教学改革:建设4门国家级金课,27门北京市优质课程
培养模式:创建现代产业学院5个,开设新工科实验班
育人成效:学生年均获省部级竞赛奖项400余项,URT项目参与度达60%

特别在工程师培养方面,与燕山石化等200余家单位建立产教融合基地,毕业生工程实践能力获用人单位好评率持续保持92%以上。

科研创新实力

近五年科研经费年均增长超20%,2023年竞争性科研到账资金突破1.2亿元。重点研究领域包括:
城市能源安全:研发的智能监测系统应用于北京90%以上燃气管网
生物医药工程:开发的新型药物制剂技术获3项国际专利
智能制造: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在汽车制造领域市场占有率超15%

建有首都清洁能源协同创新中心等12个省部级科研平台,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17项,研究成果获省部级科技奖数量较五年前增长300%。

师资队伍建设

实施“金字塔”人才工程,形成:
– 专任教师中博士占比66%,高级职称54%
– 国家级人才计划入选者12人
– 省部级创新团队29支(含全国高校黄大年式团队)
– 7位学者入选斯坦福大学全球前2%科学家榜单

创新实施“双导师制”,聘请156位行业专家参与人才培养,企业导师指导的毕业设计选题实用转化率达38%。

国际交流与合作

构建“三维国际化”发展模式
1. 联合培养项目:中法工程师班、中德机械工程班等特色项目
2. 科研协作网络:与德、法等国建立6个国际联合实验室
3. 留学生教育:”一带一路”国家留学生占比达73%

ACCA国际会计实验班毕业生全球统考通过率超国际平均线25个百分点,海外研修奖学金年度投入超300万元。

社会服务贡献

深度参与首都”四个中心”建设:
– 为城市副中心提供智慧安全解决方案
– 研发的疫情防控系统服务20余个社区
– 氢能技术团队助力北京冬奥会绿色能源保障

产学研合作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累计超8亿元,技术合同成交额五年增长470%。

发展愿景

面向2030年,学校将聚焦“数字赋能、交叉创新”战略,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,力争实现:
– 工程学科ESI排名进入全球前0.5%
– 国家级科研平台突破3个
– 专业硕士点全覆盖工科领域
–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扩展至10个国家

通过深化教育综合改革,着力打造首都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培养高地,为新时代首都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与科技支撑。

数据统计

数据评估

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Beijing Institute of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浏览人数已经达到56,如你需要查询该站的相关权重信息,可以点击"5118数据""爱站数据""Chinaz数据"进入;以目前的网站数据参考,建议大家请以爱站数据为准,更多网站价值评估因素如: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Beijing Institute of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的访问速度、搜索引擎收录以及索引量、用户体验等;当然要评估一个站的价值,最主要还是需要根据您自身的需求以及需要,一些确切的数据则需要找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Beijing Institute of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的站长进行洽谈提供。如该站的IP、PV、跳出率等!

关于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Beijing Institute of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特别声明

本站普罗塔学途导航提供的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Beijing Institute of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都来源于网络,不保证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,同时,对于该外部链接的指向,不由普罗塔学途导航实际控制,在2025年4月4日 下午11:03收录时,该网页上的内容,都属于合规合法,后期网页的内容如出现违规,可以直接联系网站管理员进行删除,普罗塔学途导航不承担任何责任。

相关导航

北京化工大学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

北京化工大学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

北京化工大学创建于1958年,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“双一流”建设高校,入选“211工程”和“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”。学校以理工为基,设有18个院系,全日制在校生超2.5万人,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入选“双一流”建设序列,10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%(化学、材料科学、工程学前1‰)。拥有专任教师2700余人,含院士8人,国家级高层次人才159人次,建有4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,2024年科研经费达13亿元,累计获国家科技奖33项。教学方面获国家级成果奖19项,5个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,与63国170所高校开展合作,设立孔子学院及国际联合实验室。学校实施“四大战略”,力争2035年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研究型大学,服务教育强国建设。
北京工商大学 Beij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

北京工商大学 Beij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

北京工商大学由原北京商学院、北京轻工业学院等校合并组建,现为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北京市属重点高校。学校拥有4大学部、10个学院,7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和62个本科专业,其中应用经济学、食品科学与工程入选北京市"高精尖"学科。建有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24个省部级科研平台,在食品添加剂安全、商贸流通等领域取得突破性成果,技术转化创造经济效益超20亿元。实施"一校两区"布局,良乡主校区扩建工程持续推进。学校以"商科领航、工科突破"为发展战略,深化产教融合,与30余家世界500强企业共建实训基地,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人才,致力于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,服务首都"四个中心"建设和京津冀协同发展。
北京印刷学院 Beijing Institute of Graphic Communication

北京印刷学院 Beijing Institute of Graphic Communication

北京印刷学院创建于1958年,是北京市与国家新闻出版署共建高校,2024年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,形成本硕博全链条培养体系。学校聚焦出版传媒全产业链,设有出版与传播、印刷与包装、设计与艺术三大特色学科群,拥有8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和国内首个出版学博士点。依托14个省部级科研平台,主导制定印刷领域首个国际标准,研发智能包装等关键技术,服务北京冬奥会等国家重大需求。师资含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2人,实施"出版+"复合型培养模式,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五年超95%。作为"一带一路"人才培养基地,与30余国开展合作,建有中国印刷博物馆,规划建设智能印刷技术攻关与数字内容创意研究院,持续助力文化强国建设。
北京服装学院 Beijing Institute of Fashion Technology

北京服装学院 Beijing Institute of Fashion Technology

北京服装学院创建于1959年,历经两次更名后于2019年转型为艺术院校,现为北京市高水平特色型大学。学校构建"艺工双擎"学科体系,设计学稳居全国前7%,拥有14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,首创"工作室+项目制"教学模式,孵化多个国际设计师品牌。依托12个国家级科研平台,研发冬奥竞技服助力斩获12金,获国家科技进步奖4项,在智能纤维、文物修复等领域成果显著。深度参与航天装备、国庆庆典等国家工程,制定3项国际标准,QS艺术设计学科中国内地第8。未来聚焦智能服装、生物基材料产业化,计划建成国家级时尚产业创新中心,引领全球时尚创新链。
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Qiannan Norm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

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Qiannan Norm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

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成立于2000年,是贵州省首所地方性本科院校,2017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。学校位于都匀市,校园占地90万平方米,形成“一校两区”生态格局。以师范为基、民族为魂,构建本硕预科多层次培养体系,开设51个本科专业,重点发展民族文化遗产保护等特色方向。教职工955人中高级职称占比57.5%,建有院士工作站等省级科研平台,承担国家级项目27项。在校生1.3万人,本科就业率连续8年超95%,培养出全国模范教师等优秀人才。实施“国培计划”培训基层教师1.2万人次,与华为、茅台等企业深度合作。面向“十四五”,着力建设区域性高水平民族师范大学,推进卓越教师培养和数字校园升级,力争2030年建成民族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大学。
北京电子科技学院 Beijing Institute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

北京电子科技学院 Beijing Institute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

北京电子科技学院直属于中共中央办公厅,是我国密码保密与信息安全领域人才培养的核心基地,前身始于1947年,历经多次调整后于1993年定名。学院以“忠诚、笃学、严谨、守纪”为校训,构建本硕博贯通培养体系,拥有网络空间安全博士点及4个特色教学系部,聚焦量子密码、5G安全等前沿方向。师资队伍中87.9%具博士硕士学位,主导研发SM9算法等国家级成果。毕业生62%进入党政机要部门,校友涵盖30余位省部级干部及百余名五一奖章获得者。学院与日内瓦大学等共建实验室,2022年主办亚太密码学年会,正朝着建设世界一流密码学科的目标迈进,持续为国家网络安全输送政治过硬的专业人才。
北京农学院 Beijing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

北京农学院 Beijing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

北京农学院始建于1956年,历经多次升级转型,现已成为以本科教育为主体、研究生教育为突破的都市农林特色高校。学校拥有1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和7个专业学位类别,园艺学、兽医学等学科入选北京高精尖学科及博士点培育项目,构建全产业链学科集群。师资队伍中高级职称占比62%,拥有国家级人才13人次,建有26个国家级与省部级科研平台,年均科研经费超亿元,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等成果百余项。学校深度服务首都发展,科技小院入选国家支持项目,乡村振兴案例两次获联合国全球减贫最佳实践,毕业生基层就业率达73%。未来将聚焦农业人工智能、生物育种等新兴领域,实施五大战略工程,建设高水平都市农林大学,助力首都高质量发展。
北京邮电大学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

北京邮电大学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

北京邮电大学创建于1955年,是新中国首所邮电高等学府,现为教育部与工信部共建的"双一流"高校。学校以信息科技为特色,拥有信息与通信工程(A+)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(A)等优势学科,建有3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11个省部级科研平台,在6G通信、星地协同计算等领域形成突破。创新构建"元班"拔尖人才与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,毕业生年均深造率超65%,近五年为信息通信业输送2.3万人才。师资队伍中98%教师具博士硕士学位,国家级人才达56人。深度参与全球200余所高校合作,主导亚太电信组织实验室。规划2035年实现50项关键核心技术突破,建设世界一流信息科技研究型大学,支撑网络强国战略实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