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农业大学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翻译站点

3天前更新 77 0 0

中国农业大学肇始于1905年京师大学堂农科大学,1995年由北京农业大学与北京农业工程大学合并组建。学校是国家“双一流”A类高校,9个学科入选第二轮“双一流”建设,农业科学稳居ESI全球前万分之一,第四轮学科评估中6个学科获A+(全国第六)。拥有19个博士后流动站、2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,师资队伍中高级职称占比超85%,国家级科研平台达5个...

所在地:
东区地址:北京市海淀区清华东路17号 100083;西区地址: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 100193
语言:
北京 | 本科 | 农林类 | 公办 | 211 | 985 | 双一流 | 国重点 | 保研资格 | 研究生院
收录时间:
2025-04-04
中国农业大学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中国农业大学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

中国农业大学

办学溯源与历史沿革

中国农业大学的办学根基可追溯至1905年成立的京师大学堂农科大学。历经多次重大调整,1949年北京大学农学院、清华大学农学院与华北大学农学院合并组建北京农业大学。1952年,北京农业大学农业机械系联合多所院校成立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(1985年更名为北京农业工程大学)。1995年,北京农业大学与北京农业工程大学合并组建中国农业大学,校名由江泽民同志亲笔题写。

学校自成立以来多次被列为国家重点建设对象:1954年成为全国6所重点院校之一,1984年入选首批10所重点建设高校,1995年进入“211工程”序列,2004年成为“985工程”重点高校,2017年跻身“双一流”A类建设行列,2021年生物学等9个学科入选第二轮“双一流”建设名单。


学科实力与教育体系

学校构建了覆盖农学、工学、理学、管理学等七大学科门类的完整教育体系,设有18个学院和1个直属系,拥有19个博士后流动站2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。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,6个学科获评A+(数量居全国第六),包括农业工程、食品科学与工程等优势领域。

国家级科研平台包括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、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多个国际联合研究基地。环境/生态学、农业科学等14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%,其中农业科学稳居全球前万分之一。


师资队伍与人才培养

学校现有专任教师2028人,其中高级职称教师占比超过85%,研究生导师1726人。国家级教学团队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引领创新教育,培养方案涵盖“强基计划”“未来技术学院”等特色项目。本科生参与发表SCI/EI论文150篇,获省部级学科竞赛奖励超4000项。

专业认证成果显著:农学专业通过国家三级认证,农业水利工程等6个专业获工程教育认证,植物保护与园艺专业完成中俄联合认证。学校牵头制定农林类专业认证标准,成为行业规范制定者。


科研创新与社会服务

聚焦国家粮食安全与农业现代化,学校在生物育种、绿色农业等领域取得突破性成果。石元春院士团队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,30篇论文发表于《Nature》《Science》等顶刊。“十三五”期间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95项,获国家级科技奖励31项。

构建“三院两站一体系”服务体系,覆盖全国29个省级行政区,设立138个科技小院和178个教授工作站。与华为、大北农等企业深度合作,推动科技成果转化,年培训农业人才近万人次。


国际合作与全球影响

与50余国240多所机构建立合作,发起成立“世界顶尖涉农大学联盟(A5)”,建立中国首个拉美中外合作办学机构——中巴联合学院。“一带一路”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联结40所国内院校和35所海外院校,在11个国家设立农业合作中心。


校园生态与育人成果

推行“四位一体”耕读教育体系,打造82个学生社团和7大艺术团体。原创校史剧《稼穑之歌》获全国戏剧最高奖,橄榄球队多次夺得国际赛事奖项。志愿服务项目覆盖乡村振兴、国际赛会等领域,累计获国家级荣誉200余项。

2022年毕业生总数达7174人,其中博士研究生1136人。学校以“德才兼备、通专融合”为理念,培养出13万名扎根农业的领军人才,持续为全球食物安全贡献智慧。


发展愿景

秉承“解民生之多艰,育天下之英才”的使命,中国农业大学正加速建设具有农业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,在乡村振兴与农业科技创新中发挥核心引领作用。

数据统计

数据评估

中国农业大学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浏览人数已经达到77,如你需要查询该站的相关权重信息,可以点击"5118数据""爱站数据""Chinaz数据"进入;以目前的网站数据参考,建议大家请以爱站数据为准,更多网站价值评估因素如:中国农业大学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的访问速度、搜索引擎收录以及索引量、用户体验等;当然要评估一个站的价值,最主要还是需要根据您自身的需求以及需要,一些确切的数据则需要找中国农业大学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的站长进行洽谈提供。如该站的IP、PV、跳出率等!

关于中国农业大学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特别声明

本站普罗塔学途导航提供的中国农业大学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都来源于网络,不保证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,同时,对于该外部链接的指向,不由普罗塔学途导航实际控制,在2025年4月4日 下午11:05收录时,该网页上的内容,都属于合规合法,后期网页的内容如出现违规,可以直接联系网站管理员进行删除,普罗塔学途导航不承担任何责任。

相关导航

北京大学 Peking University

北京大学 Peking University

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,初名京师大学堂,是中国近现代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,承袭古代太学传统,开创现代高等教育先河。作为新文化运动中心与五四运动策源地,北大孕育了马克思主义传播和民主科学思想,蔡元培倡导“兼容并包”理念,汇聚陈独秀、鲁迅等名家。抗战时期与清华、南开合组西南联大,培养大批救国人才。1952年院系调整后形成文理学科优势,23位“两弹一星”元勋中12位出自北大。2000年合并北京医科大学,强化医工交叉。现拥有4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、34个重点实验室,入选国家“双一流”建设A类高校。学校以“立德树人、服务国家”为使命,致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,在人才培养、科研创新等领域持续引领时代发展。
北京印刷学院 Beijing Institute of Graphic Communication

北京印刷学院 Beijing Institute of Graphic Communication

北京印刷学院创建于1958年,是北京市与国家新闻出版署共建高校,2024年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,形成本硕博全链条培养体系。学校聚焦出版传媒全产业链,设有出版与传播、印刷与包装、设计与艺术三大特色学科群,拥有8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和国内首个出版学博士点。依托14个省部级科研平台,主导制定印刷领域首个国际标准,研发智能包装等关键技术,服务北京冬奥会等国家重大需求。师资含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2人,实施"出版+"复合型培养模式,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五年超95%。作为"一带一路"人才培养基地,与30余国开展合作,建有中国印刷博物馆,规划建设智能印刷技术攻关与数字内容创意研究院,持续助力文化强国建设。
北京协和医学院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

北京协和医学院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

中国医学科学院(1956年)与北京协和医学院(1917年)自1957年实行院校一体化管理,构建了集科研、医疗、教育于一体的国家级医学体系。机构拥有21个直属研究所、6所顶尖专科医院及1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,在病原体研究、肿瘤疗法、器官移植等领域取得突破,主导完成脊髓灰质炎疫苗研发等重大成果。教育方面首创八年制医学精英培养模式,拥有24名院士及56名杰青组成的顶尖师资。其直属医院集群中,北京协和医院连续12年蝉联全国综合榜首,阜外医院年心血管手术量全球领先。学科建设涵盖7个教育部A类学科,并布局精准医学、AI辅助诊疗等前沿领域。通过34个国际平台及“一带一路”医学联盟深化全球合作,未来将聚焦国家医学创新基地、智能医疗系统建设,全力打造世界一流医学中心,支撑健康中国战略实施。
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Beihang University

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Beihang University

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是新中国首批航空航天特色高校,1952年由多校航空学科资源整合成立,现为工信部直属国家"双一流"建设高校,形成"一校三区"办学格局。学校在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领域全球领先,拥有8个"双一流"学科、7个国家重点实验室,工程学跻身ESI全球前万分之一,累计获15项国家科技一等奖。师资队伍中87%教师拥有博士学位,包含555名国家级人才,创新"四强"培养模式,理工类生源稳居全国前1‰。深度参与C919大飞机、北斗导航等国家重大工程,建成中法工程师学院等国际平台,与200余所国际机构合作。校园文化以"空天报国"为核心,师生满意度达4.5/5,持续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。
北京工商大学 Beij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

北京工商大学 Beij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

北京工商大学由原北京商学院、北京轻工业学院等校合并组建,现为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北京市属重点高校。学校拥有4大学部、10个学院,7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和62个本科专业,其中应用经济学、食品科学与工程入选北京市"高精尖"学科。建有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24个省部级科研平台,在食品添加剂安全、商贸流通等领域取得突破性成果,技术转化创造经济效益超20亿元。实施"一校两区"布局,良乡主校区扩建工程持续推进。学校以"商科领航、工科突破"为发展战略,深化产教融合,与30余家世界500强企业共建实训基地,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人才,致力于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,服务首都"四个中心"建设和京津冀协同发展。
北京服装学院 Beijing Institute of Fashion Technology

北京服装学院 Beijing Institute of Fashion Technology

北京服装学院创建于1959年,历经两次更名后于2019年转型为艺术院校,现为北京市高水平特色型大学。学校构建"艺工双擎"学科体系,设计学稳居全国前7%,拥有14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,首创"工作室+项目制"教学模式,孵化多个国际设计师品牌。依托12个国家级科研平台,研发冬奥竞技服助力斩获12金,获国家科技进步奖4项,在智能纤维、文物修复等领域成果显著。深度参与航天装备、国庆庆典等国家工程,制定3项国际标准,QS艺术设计学科中国内地第8。未来聚焦智能服装、生物基材料产业化,计划建成国家级时尚产业创新中心,引领全球时尚创新链。
北京理工大学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

北京理工大学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

北京理工大学是中国共产党1940年在延安创办的首所理工院校,现为工信部直属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,拥有中关村等三大校区。学校构建"三位一体"育人体系,开设协和医班等特色项目,获13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,学生团队多次问鼎国际赛事。作为国防科技创新重镇,年度科研经费超70亿元,连续三年摘得国家科技奖一等奖,深度参与天宫空间站等国家重大工程。学校形成兵器科学等优势学科群,工程学进入ESI全球前万分之一,拥有11个国家重点学科。师资队伍中战略科学家超40人,2024年32人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。国际合作覆盖78国,建设中俄合办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。锚定2030年建成世界顶尖大学目标,重点攻关智能无人系统、碳中和等前沿领域,持续服务国家战略需求。
北京电子科技学院 Beijing Institute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

北京电子科技学院 Beijing Institute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

北京电子科技学院直属于中共中央办公厅,是我国密码保密与信息安全领域人才培养的核心基地,前身始于1947年,历经多次调整后于1993年定名。学院以“忠诚、笃学、严谨、守纪”为校训,构建本硕博贯通培养体系,拥有网络空间安全博士点及4个特色教学系部,聚焦量子密码、5G安全等前沿方向。师资队伍中87.9%具博士硕士学位,主导研发SM9算法等国家级成果。毕业生62%进入党政机要部门,校友涵盖30余位省部级干部及百余名五一奖章获得者。学院与日内瓦大学等共建实验室,2022年主办亚太密码学年会,正朝着建设世界一流密码学科的目标迈进,持续为国家网络安全输送政治过硬的专业人才。